一、水利现状
双清区境内河道属资水流域,境内大的溪流较少,本身流域面积215.06km2。主要河流有资江,长11.8km;二级支流邵水、洋溪桥2条,长31.9km;三级支流红旗河、淡雅冲溪2条,长41km;境内河流总长度84.7km。境内最大河流为资江,主要支流有邵水。
目前双清区共有小型水源工程4337处,其中山塘4124口,总塘容1453.5万m3;河坝77座;电灌站136处4731KW。山塘、堰坝等小型水利设施大多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目前山塘破损淤积严重,完好率仅为37%左右;河坝因经常遭受洪水侵袭,淤积损毁现象十分普通,完好率仅为30%左右;电灌站锈蚀严重,机电设备严重老化,已不能正常运行;目前双清区境内共有小型灌(排)渠道454.9km,渠系配套率为77.3%,渠道完好长度为157.5km,渠道完好率仅为34.6%,渠道衬砌长度仅为180.5km,仅占渠道总长度的39.7%,小型附建物为320处,水利用系数较低。
二、薄弱环节及主要存在问题
双清区经过多年来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效地促进和保障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民安居乐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随着国家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双清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水利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以推进“四化两型”为主攻方向,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为根本任务,围绕“一心两区三极四带”发展布局,紧扣“产业、项目、民生、财源”四大建设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二次创业”精神,突出重点项目、重点问题、重点工作等多点支撑,对照双清区的发展目标,经济发展对水生态环境安全、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目前双清区现状水利功能体系尚不完善,发展也不平衡,与水利现代化要求和双清区飞速发展的经济地位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投资体制、机制等制约了区域骨干工程的全面推进,区域治理进程滞后,防洪标准与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地位不相适应,洪水风险依然存在;城区、工业园区及各乡镇的防洪标准仍未达到规划目标,区域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河网水体有序流动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防洪减灾能力建设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流域性防洪工程尚未全面达到规定的标准。资水、邵水干流堤防标准偏低,城区防洪工程尚未完全闭合,各个保护圈现有防洪工程仍不能安全防御50年一遇洪水。
区域治理滞后的局面改观不多,治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全区病险水闸大部分均未除险加固,山塘及部分水库建设标准低,险情严重,防汛压力大;全区农村河道都未进行治理,河道非法占用现象时有发生,且淤积严重,行水泄洪能力差;绝大多数水库缺乏必要的监测、观测设施等,这些都给防汛工作增加了压力,对双清区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协,区域规划的骨干治理工程受投资体制等因素制约,治理进程推进缓慢。
(2)水资源、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相协调
在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双清区水资源水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东部地区的水资源环境日趋严重,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的浪费,用水效率不高;水环境容量不堪重负,水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优质水源少,城乡供水存在安全隐患;水资源、水环境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多年平均降雨量1379.7mm,多年平均降水日162d。降水不多,且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大,暴雨强度大,地区分布有差异。一年之中,以12月降水为最少,其次是1月,5月份降水最多,6月份比5月略减,7月份则明显减少,8月份比7月份的降水有所增加,9月份比8月份又有减少,形成了双清区4~6月的雨季、7~9月旱季。在雨季中,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2.7%,有利防旱蓄水,但也造成早稻僵苗和小麦湿害;在旱季中,降水量只占全年的23.7%,此时天气炎热,南风大,蒸发量大,作物处于旺盛生长时期,需水多,常导致干旱的发生。境内大的调蓄工程较少,主要依靠中小型水库、山塘、河坝,由于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境内河网、沟渠与外河(湖)水体交换作用不断削弱,同时,在干旱缺水年份,水库、山塘、河坝在10月到次年6月份蓄水期间因其自身原因(如病险、渗漏、泥沙淤积等)难以蓄到足够的水来保障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往往无水可供。
双清区位于邵阳市境内衡邵干旱走廊地区,随着城镇建设发展,经济建设需水量不断增大,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2)城乡供水水质难以保证,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和环保措施相对滞后,有相当数量的水域因农药、化肥、居民生产、生活垃圾、废水无序排放等原因受到总氮、总磷的污染,营养盐浓度相当高,这种现状及发展趋势已经影响到双清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相关部门监测,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水质难以保证,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由于水质不达标、枯水期水源枯竭,或者水资源开发条件差等原因,目前尚有5.62万人存在供水问题。
3)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工、农业污水排入河道和湖泊,造成区内河网、湖泊、沟渠水体污染日益加剧。当前农村种养殖经营粗放,粪便、农药、化肥等直接排放,水体污染,局部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内江、主要排灌渠道等主要水体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泛滥,水生态环境失衡。
资水为双清区主要河流,承载了双清区大部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面源的污染,大量污染物长期滞留河中,水质有严重恶化的趋势,特别是资水支流邵水部分河道水体变黑发臭、鱼虾绝迹、蚊蝇孳生,生活污水中病菌虫卵引起疾病传播,使群众的身体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双清区部分区域、乡镇缺乏独立的排水系统,雨水及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污废水由下游排出,以致水环境污染正向农村蔓延,污染危害与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乱采滥挖造成资源破坏、水土流失在发展。
(3)农村水利工程设施存在老化失修现象,影响工程能力发挥
农村水利建设起步早,大部分工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经长期运行,已进入老化更新期,由于面广量大,部分工程至今未得到更新改造,影响工程的功能和能力的发挥。
1)全区中型灌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工程投入资金相对较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仍没有全面完成;中型灌区工程自建成以来,一直没有进行全面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治理。
2)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目前双清区共有小型水源工程4337处,其中山塘4124口,总塘容1453.5万m3;河坝77座;电灌站136处4731KW。山塘、堰坝等小型水利设施大多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目前山塘破损淤积严重,完好率仅为37%左右;河坝因经常遭受洪水侵袭,淤积损毁现象十分普通,完好率仅为30%左右;电灌站锈蚀严重,机电设备严重老化,已不能正常运行;目前双清区境内共有小型灌(排)渠道454.9km,渠系配套率为77.3%,渠道完好长度为157.5km,渠道完好率仅为34.6%,渠道衬砌长度仅为180.5km,仅占渠道总长度的39.7%,小型附建物为320处,水利用系数较低。
虽然已开展小农水重点县、“五小水利工程”及其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但大部分乡镇农田水利高科技节水改造技术和灌溉设施现代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小型水利灌区没有形成灌溉体系;提水灌溉设施不配套,且严重老化;山塘70%都带病运行。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全区水利工程现状,需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且工程建设任务重、压力大,灌排设施与灌溉面积不协调,能耗、水耗浪费严重;农田灌排设施配套仍偏低,灌溉效率不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和作为邵阳市蔬菜供应基地的发展要求。
(4)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据湖南省第三次遥感调查,双清区水土流失面积31.53km2,占总面积的23.28%,其中轻度26.01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82.52%;中度3.71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1.75%;强烈1.34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24%;极强烈0.43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35%;剧烈0.04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0.14%;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区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2650t/km2,双清区坡耕地分布广而散,目前坡耕地综合治理刚起步,治理任务艰巨;石漠化面积广,治理难度大。同时由于城镇开发和山林植被人为破坏,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呈加剧发展趋势,加大了洪涝灾害和山洪灾害的风险;非法采矿现象屡禁不止,造成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使本已突出的人地矛盾问题变得更为尖锐,部分地区已直接威协到当地群众的生存。
(5)阻碍水利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问题依然存在,改革创新需强化
水利机制不顺,水利管理条块分割;水法律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有待强化;水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生态补偿机制还需要积极培植和完善;投融资机制、协调机制还不健全;水资源等监测设施亟待建立,管理和执法能力基础设施还较薄弱,队伍素质、信息现代化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尚待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利分级建设和分级管理机制需要不断健全;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创新不够,人才结构与水利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1)水利投入不足。
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水利一直面临建设滞后、保障水平偏低的尴尬,概括而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城乡防洪标准需要提高,病险水库水闸需要加固,新增加工程需要建设,贫困地区缺水问题需要解决。
2)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薄弱。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是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末梢,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是水利工作全面实现其价值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和执法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单位,在水利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基层水利服务单位人员偏少,基本无技术人员,无法承担基础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任务。
3)多龙治水管水,缺乏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与全省情况相似,双清区同样存在“多龙管水”的局面,城乡防洪、灌溉、排涝、水土保持等由水利局管理;城乡供水、用水、排水由城建部门管理;水质、污水处理与回用由环保部门管理,农用水利综合开发由国土、发改及开发办等部门实施。以致管水量不管水质,管水质不管供水,管治污不管污水利用。这种管理体制,多龙管水、政出多门。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统一属性被人为分割、支解,不仅违背了水循环的自然规律,而且也无法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从供水、排水到污水处理的合理的价格体系和经济调节机制。结果导致我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浪费和损失,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缺乏稳定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公益性较强,长期以来缺乏稳定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难以保持水利与双清区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1、双清区“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2021年-2025年)
主要目标:到2025年,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全面提升,城乡饮水安全保障程度明显增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水利工程补短板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涉水事务智慧监管服务能力大幅增强,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双清区“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2021年-2025年)总投资15.8562亿。
防洪安全保障目标。防洪安全立足“消隐患、补弱项”,江河湖泊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点城市和重点滂区防洪排滂能力明显提升,加快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山洪灾害防治能力显著加强。江河堤防达标率达到60%,其中,城市防洪堤防工程达标率80%,五级以上乡村防洪堤防工程达标率50%。双清区规划防洪安全工程共6处,总投资6.6739亿。
饮水安全保障目标。饮水安全立足“供好水、缩差距”,优质水源提供居民生活饮用水的能力得到有效发挥,水源地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率显著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农村规模化工程服务人口比例55%。双清区规划饮水安全工程4处,总投资1.3041亿。
用水安全保障目标。用水安全立足“推节水、构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供水保障能力和水资源调济互补能力逐步提升,灌区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万元GDP用水量下降1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至45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双清区规划用水安全工程7处,总投资1.6577亿。
河湖生态安全保障目标。河湖生态安全立足“抓保护、促修复”,涉水空间管控制度基本建立,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重点河湖生态水量得到有效保障,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水土保持率86.5%,河湖重要断面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达到90%,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80%。双清区规划河湖生态安全工程9处,总投资4.8605亿。
监管服务保障目标。双清区规划监管服务4项,总投资1.36亿。
四、规划编制工作安排
1、系统收集和整理已有水利规划、水利普查、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统计年鉴与公报、已建在建工程情况等基础资料,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评价等工作,对水资源承载能力、涉水生态空间本底状况、水利基础设施保障情况、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状况、河湖管理等情况开展评价,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规划编制涉及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应急管理、林业等等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凝心聚力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3、规划工作采取自上而下、上下联动方式开展,各层级规划之间应加强协调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