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双清区现有的文旅资源情况,为发挥文化惠民服务大局的作用,加深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和文旅融合深度发展,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增强文化工作的引导力、创造力、竞争力,推动全区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发展。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塑造双清文化新形象
(1)设计制作体现双清城市形象标示,通过城市logo设计以视觉符号传达城市文化内涵。
(2)打造一个具有关联性、连续性、周期性的服务品牌,例如:结合双清特色开展“锦绣双清·紫薇艺术节”;制作“紫薇花开红满双清”宣传片,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在央视、湖南卫视等媒体投放广告,通过品牌效应提高社会影响力。
(3)注重城市地域文化的挖掘,找准定位,根据每个乡镇(街道)的地方特色结合传统文化,利用城市空间布局,在建筑风貌、街景美化、场地设计、雕塑建筑、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等规划上下功夫,以打造一村一社区一品为文化亮点,提升群众思想和人文素养,充分体现文旅融合的意义,彰显双清城市的品位和精神风貌。如:
①桥头街道洛阳洞社区可以充分利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结合“保护与传承、演绎与发展、共生与秩序”的理念,将曾家院子科学布局规划成红色文化展示区、传统文化游览区、市井生活体验区,打造“曾家院子历史文化街区”;
②渡头桥镇姚喆村可结合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等工作,以开国将军姚喆故居为中心,打造红色旅游基地,筑牢红色之魂,让红色革命精神在邵阳世代传承;
③火车站乡莲荷村可充分利用森林公园独特的自然环境,建设农家乐、植物园、滑草场、拓展场、实景教育等体验场所,打开我区文化旅游新篇章;
④兴隆街道紫薇社区可依托紫薇公园,以当前绿色、环保、低碳的发展需求,开发紫薇文创产品,将紫薇文化做活做响做出特色。
2.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建设:
(1)召开文化强区研讨会,深入研讨,科学论证,根据我区特点对我区重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的规划设计,按照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标准,聘请国内顶尖专家参与论证和实施。
(2)建设一处造型独特,能体现我区城市精神与文化内涵的文体商业综合体,涵盖智慧云生活、文化娱乐、体育运动、儿童世界、国际美食、休闲餐饮、精品零售、教育培训、生活配套等大业态,使之成为我区城市文化地标。
(3)规划新建四馆一院一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非遗馆、实景大剧院、全民健身体育中心)。根据国家的建馆标准,文化馆创建成国家一级馆,图书馆创建成国家一级馆。根据我区特色文化建设需要,广泛吸引民间投资,在双清区新建民间美术馆一座。依托现有资源,按照10分钟阅读圈,新建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该中心在设计和功能上引入智慧系统,同时可用于改建方舱医院,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的同时可做应急之用。选址可考虑规划小江湖等沿河地段、黄家山体育馆地段、老旧工业小区进行集中改造。
(4)实施双清文化知名文化产业园建设,集收藏市场、花鸟市场、图书市场、文化艺人工作室、艺术展览中心、动漫设计中心、地方曲艺演艺大厅、文化商业街等,并以“多彩宝庆文化·人类精神家园”为主题,将富有邵阳特色的宝庆竹刻、羽毛画、土布纱绣、蓝印花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书画、雕塑等文化产品融入园区,孵化文化创意企业,形成龙头带动全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利用园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建设风格,打造我区新的参观游览休闲区。
3、实施文化惠民强工程
(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强文化、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策划组织全区规模性文化节系列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提高参与率和影响力。
(2)每个街道社区要将文化事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整合所辖区域资源,全面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有效利用企业、学校、社区等场馆,策划好大众文化活动,分时段、按需求设计文化活动内容,实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培训、月月有展演、年年有创新”的文化生活。同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街道、社区开办文化艺术辅导站,免费为居民提供文化艺术类培训,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3)加大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所有村全部建成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每个村完成“七个一”项目建设。
4、文化队伍建设
(1)针对双清区文化工作人员不足问题,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的优势,增加编制,整合资源,将机关和基层文化工作者进行统筹管理,壮大队伍,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和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
(2)建立完善可执行的文艺人才培养机制,对重点作者、重点作品进行跟踪服务、重点扶持,组织学术交流、培训、文艺创作调研采风等活动,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高文艺人才的艺术素养。
(3)加大力度扶持和引导民间艺人、网络歌手、自由艺术家等,壮大民间文艺人才队伍;建立青年文艺人才信息资源库,发挥知名专家、学者、老艺人的引领作用,大力培养后备人才。
(4)在培育本土文艺人才、地方名家的基础上,要打破旧规,采取与文艺人才签约、知识产权授权等多种合作模式吸引省内外高端人才加入到双清区文艺创作队伍中来,造就一批新的青年人才、文艺名家、行业领军人。
5、扶持文艺创作出精品
(1)创作一批紧贴时代步伐、具有双清地域特色的优秀文艺精品参加国家、省、市级文艺大赛并在景区、基层进行展演。出台艺术创作扶持激励政策,引导文艺精品创作方向,大力改善艺术团体的创作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在文艺创作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调动文艺创作单位和个人适应、开拓市场的积极性。
(2)实施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制定一套从剧本构思、创作、展演、获奖等不同阶段的激励机制。采取在文艺作品创作的前期进行部分投入,立项后追加资金,作品获奖后实施奖励,达到一定的社会效益再增发补贴的办法,从创作经费、作品打磨、宣传推介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及资金扶持。
(3)召开文艺创作表彰会,对获奖的优秀作品和个人,按照获奖级别进行表彰及奖励等。大力引导各级各类媒体多宣传优秀的文艺精品,多宣传德艺双磬的艺术创作人才,凝聚文艺创作崇善求美的强大舆论正能量。
(4)做好文艺创作的项目规划和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艺术基金等项目资金支持。
(三)文化产业发展
1.文化旅游方面:充分挖掘双清名人、古迹、宗教、书画、诗词、戏曲、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把双清打造成市区周边一日游旅游目的地。逐步建成姚喆故居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园,莲荷森林公园康养基地,升级改造八路军驻湘通信处旧址、双龙紫薇博览园3A升4A景区项目、整合双清区商业街功能,打造特色美食街。
2.演艺娱乐方面:扶持歌舞娱乐、广告会展、文化传媒、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发展,“十四五”期间培育1-2个支柱企业。
(四)特色文化旅游建设
1、文化品牌:打造具有双清特色的等文化旅游品牌项目一个,不断扩张双清文化的影响力。倾力打造“文化志愿服务”品牌。
2、旅游工作目标
加大旅游投入,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已有项目,尝试发展新兴项目,在丰富旅游产品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泛旅游产业链;大力开拓市区周边一日游旅游市场,将双清区打造成市区周边首选乡村休闲和养生度假综合旅游目的地。
3.重点推进项目建设
(1)姚喆故居红色文化生态旅游项目。总占地面积约60亩,其中建筑面积44600㎡(事迹陈列馆5600㎡;长征体验馆12000㎡;红色文物收藏馆7000㎡;茶文化民宿基地、农耕文化基地、康养基地17000㎡;游客中心3000㎡),文化广场、淡雅溪·沿河风光带、休闲步道、廉政文化荷塘面积18000㎡。给排水工程、供电工程、旅游标识、姚喆故居基本修缮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新建游客服务中心,新建邵阳红色文物博物馆、扩建姚喆文化广场、沿河风光带、新建红色文化休闲步道、新建廉政文化荷塘、新建姚喆将军事迹墙、新建红色教育拓展基地及相关附属设备及周边环境整治。
(2)推进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的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
进一步修缮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质改造;新建4000 ㎡的中共邵阳第一个党组织湘西南特委陈列展展厅和红色文物收藏馆,按照市级博物馆相关标准建设;新建240㎡(长40米、高6米)的八路军驻湘通讯处驻湘事迹墙,采用浮雕手艺雕刻;新建2200㎡双清红色文化纪念广场,按照一般纪念广场标准建设,建有纪念碑;建设1200㎡(长100米,宽12米)双清红色文化纪念大道,配有相关大理石象(每5米一对);新建600㎡党性教育的教室和会议室;新建1500㎡的停车场。以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修建红色文化展示区,传统文化游览区,原始市井生活体验区,形成以“一点”为“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两面”为“地面、墙面”,“三区”为“红色文化展示区、传统文化游览区、市井生活体验区”,通过“铸魂”守根、塑行来服务和吸引人来体验红色革命文化。
(3)打造莲荷森林体育康养特色小镇,结合建设体育公园与森林公园相结合,把健康、养身、养老、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旅游度假特色小镇。
主要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体验馆,体育公园等全民健身项目,设计和引导村民改建乡村民宿游,改造莲荷村的公路,按照自行车赛道标准进行设计,可以吸引周边自行车爱好者和开展市、省级以上环自行车比赛品牌体育项目。规划建设健康双清体育公园,总面积11万平方米,绿化率75%。包含3人制足球场、3人制篮球场、5人制足球场、7人制足球场、标准篮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单打)、网球场(双打)、多功能运动场地、极限运动设施等。修建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室外健身器械场地和儿童活动设施,包括秋千、滑梯、平衡木、攀爬类设施、浅水池、沙坑等。配套建设自驾车、房车基地旅游项目。在文旅融合上,建设莲荷村的网红智慧自助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根据地方志的记载,还原复建蔡锷就读学校的场景,以名人效应来打造莲荷森林康养基地的名人名片,以此来建设研学旅游项目。同时完善交通道路、照明、停车场、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
(五)体育工作
1、体育项目、全民健身方面。
(1)规划建设区文化体育中心,设计总占地面积10亩(含文化馆5000m2、图书馆5000m2、非遗中心2000㎡、全民健身中心10000m2、美术馆2000m2,建设总面积24000m2,总投资2.6亿),优化全民健身基础设施规划内容,加大体育设施建设投入。
(2)“健康双清”水上运动主题公园
在滨江街道办事处的资江河域和爱莲街道办事处云水村的邵水河域规划建设水上运动主题公园,总面积2000平方米,沿河绿带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依托资江水域和邵水水域建设水上码头,开展皮划艇、皮艇球、桨板、摩托艇、龙舟等体验性活动。水上运动主题公园中还建设极限活动场地,可开展滑板活动、小轮车、轮滑、攀岩等时尚运动。
(3)“运动双清”体育健身步道项目系列
初步在莲荷村和姚喆村至新渡村建设健康骑行道两条,设计宽度为2米,道路长度为30km的体育健身步道项目。在白马村周边沿河建设健走一条,设计宽度1.3米,道路长度为20km。
(4)“运动双清”惠民社会足球场项目建设
规划建设5个11人制社会足球场,按105m×68m标准设置,比赛区域应采用人工草坪或天然草坪覆盖,在比赛场地外设置缓冲区和围挡便于管理。
(5)“健康双清”体育公园
规划建设健康双清体育公园,总面积11万平方米,绿化率75%。包含3人制足球场、3人制篮球场、5人制足球场、7人制足球场、标准篮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单打)、网球场(双打)、多功能运动场地、极限运动设施等。修建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室外健身器械场地和儿童活动设施,包括秋千、滑梯、平衡木、攀爬类设施、浅水池、沙坑等。
(6)“健康双清”户外运动营地
在姚喆村规划建设户外运动营地一座,占地面积20亩涵盖露营区 生活区、商务区、运动休闲娱乐区和停车区域。
2、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利用重大体育赛事、重大体育纪念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到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和农村,加大活动宣传、科普宣传、赛事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知晓率,增强全民健身意识,切实提升全民健身意识和体育锻炼人口。建设“健康双清”平台,逐步完善全区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和开展各类人群体质测定服务工作。建立完善的国民健康体育组织体系,努力形成“一镇(乡)一特色”和“十五分钟运动圈”,扩大群众赛事活动规模和影响力。
3、加强对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训。争取实现全区所有的街道、社区、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协会,积极吸引专业体育工作者和其他社会体育骨干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带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以体育机构为骨干,以单项体育协会为助手的全民健身网络体系。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均建有健身站(点),努力建成遍布城乡,具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部门目标考核体系,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
4、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在城市,坚持以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地和健身设施为抓手,对新建小区住宅在审批土地与规划建设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预留出一定面积建设群众健身场地和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在农村,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依托乡镇、村两级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日常运营、管护。
(六)当前对我区文旅融合项目存在的问题情况的建议
一是针对双清区的两个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一个是姚喆故居项目的规划和开发,一个是莲荷森林公园的项目规划和开发,都是有关乡村旅游的规划建设。由于乡村旅游点基本处在环境优美,森林资源禀赋较好,姚喆村有红色革命文化元素,游客向往之地,恰又是森林核心区、保育区或农田基本保护区范围之内,开展乡村旅游,建设相关基础设施过程中与相关职能专业保护政策相抵触,成为制约发展乡村旅游的瓶颈。建议统一协调国土、农林水、环保、等部门要全力保障乡村旅游发展并加大项目整合,市区各职能部门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力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不断完善乡村旅游配套服务,作为乡村旅游,应该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保障土地供给,将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建共享,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
二是和县里相比,区内配套职能不完善,导致项目的融资渠道不畅通,对有开发前景的乡村文旅项目没有合适的融资平台来进行开发,所以我认为市里在这方面要对三个区一些有开发前景的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开发,市区周边可开发的人文和自然景点不多,希望市局能加大对我区以上两个项目的支持力度,文旅融合产品体系开放力度需要加强,让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富魅力,要多部门推动景区由欣赏景色向体验美好生活的转变。创建市区周边精品一日游线路。加快市区周边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和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