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双清快讯
探索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时间:2006-06-19 来源: 【字体设置:
分享到:
 

——来自长木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历史使命,如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是当前城郊农村面临的重要课题。近日,我们对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长木村建设新农村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长木村建设新农村取得的成效
       长木村位于双清区高崇山镇东北部,距市区12公里,版图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亩,其中水田600亩,旱土600亩,林地200亩,辖11个村民小组220户,人口960人,其中劳动力570人,共有党员28人,村干部4人,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近年来,长木村在有关部门的扶持下,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因势利导,新农村建设初显成效。
       1、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一年来,全村新修排灌2000余米,修建机耕桥3座,人行桥22座,安装U型排灌渠2200米,改造电排4座,硬化山塘5口,维修村组道3公里,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能力。
       2、村容村貌大大改观。全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帮助农民修建沼气池127口,且改水、改厕、改栏、改厨、改浴“五改率”达到100%,推行人畜分离生态养殖模式,新建、改造猪舍10栋,建化粪池10个,新植树造林50亩,村道全部进行绿化,全村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
       3、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村发展葡萄300亩,柑桔300亩,优质稻500亩,养殖专业户30户,年出栏生猪10000头,个体经营户30家,在外务工200多人,年创收200多万元,种植、养殖、劳务尤如“三架马车”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向纵深发展。
       4、民风淳朴,文明和谐。长木村常年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和举办“五好家庭”、“文明建设先进户”等评选活动,村民扯皮、吵架、打牌、赌博、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现象少了,勤劳致富、文明理事、求知向上的氛围浓了,学习蔚然成风,先后培养出本科、研究生、博士生30余人,现有4人留学美国、新西兰等国家,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去年,该村被评为“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市“除陋习、树新风”十佳村、市“双文明村”。
       二、长木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1、善于借力拉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快。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长木村努力破解资金短缺的“瓶颈”,大力争取上级部门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以较强的资金扶持,真正为民办实事,拉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如交通部门计划投资22万元帮助硬化2.2公里村道;能源办筹资15万元帮助村民新建沼气127口;开发办投资50万元实施土地治理项目,解决了500亩水田旱涝保收的问题。
       2、强化班子建设,带动影响力强。去年,该村通过直选选举了一批懂科技、会经营、有头脑的农村能人、致富带头人进入选“两委”班子,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不仅能较好地落实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而且能实实在在地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为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建设作出贡献。
       3、坚持产业兴村,发展后劲足。长木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抓住产业建设不放松,把发展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以产业大发展带动农民大增收,以农民大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逐渐形成了以葡萄、柑桔、生猪、优质稻为主的特色产业。在长木村,山上是连片的葡萄、柑桔,栏舍里是满满的肥猪,回垄里是青青的优质稻。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
       4、坚持农民主创,新农村建设基础牢。在新农村建设中,村民时刻摆正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位置,一个项目组建一个理事会,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的阵营,真正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动的良好形势。在能源建设方面,村民你争我赶,掀起了一股全民建沼气的热潮;在硬化村道方面,村民主动调田让路,出工出劳,自筹资金达5万多元,并组建理事会参与管理。农民的自主参与为新农村建设构筑了坚强的后盾,使建设中的困难“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5、坚持科技领先,产业发展有活力。该村坚持把推广科技放在农业生产第一位,向科技要效益,以科技推动产业大发展,率先建起了村级农技队伍。今年,村里拿出2000元聘请了葡萄专业户姚响林为技术员,专门负责指导村民科学种植葡萄。目前,姚响林带领村民引进葡萄新品种7个,新增面积200亩,全村葡萄产量与效益可望翻一番。
       6、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2003年起,长木村以能源建设设为切入点,狠抓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人畜分离”的养殖模式和“猪—沼—菜(鱼、果)”模式,推广沼气生态农业500亩,有力地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大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道路、渠旁、庭园绿化等工作力度,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绿色整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
       三、长木村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1、村集体经济薄弱,公共服务缺位。集体经济无收入,是长木村建设新农村的“软肋”,只有依靠争取项目资金去推进公益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极大地制约了干部在基层工作的开展。
       2、农业产业化链条短,比较效益不高。该村葡萄、柑桔、生猪等主导产业在种养规模、品种结构等方面虽已初见成效,但是产业化链条不长,科技含量较低,生产方式落后,使得产业比较效益不高,抗灾能力低下。
       3、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该村自来水入户率、有线电线入户率、村组道硬化程度还不高,医疗、文化、娱乐设施落后,基础设施与经济形势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
       4、农民素质还不高。在思想素质上,农民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保守心理,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学习使用科技能力弱,有的农民对农药、化肥都还不会正确使用,制约了农民增收的步伐。
       5、农村环境亟待整治。目前,村民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垃圾乱倒等现象还比较突出,特别是个别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产生了新的环境污染。
       四、建设新农村的几点启示
       一要着力解决农民的观念问题。思想决定出路,观念一变天地宽。从长木村迈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步来看,群众的观念是新农村实现蜕变的主要内因。政府的投入是有限的,群众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解放农民的思想,更新农民的观念,强化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具体来说,要实现四个思想观念的大转变:从纯靠政府扶持向自我创建转变,从政府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从传统改造向科学规划转变,从一般号召和普通宣传为分类指导、典型带动为主转变。
      二要突破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搞花架子,搞形象工程,它涉及方方面面,千头万绪,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由于财力、经济实力的原因,欠发达地区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我们引导农民建设新农村就是要帮助农民理清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然后分清轻重缓急,有的放矢。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十指齐抓,统筹兼顾,又要十指并拢,突出重点,从解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从最有条件的地方起步,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长木村以产业建设与能源建设为突破口,既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农民增收,深受农民欢迎。
     三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不同模式。长木村的新农村建设另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因地制宜,围绕民风、生态、产业作文章,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新农村模式。因此,我们建设新农村必须在充分了解农村的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尊重农民意愿,高起点、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避免出现政绩工程和花架子工程,农民伤财,群众得不到真正的实惠。要立足于各村实际,发挥生态资源、文化风俗、特色产业等优势,与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化建设、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因势利导,突出个性,不搞千篇一律,着力建设出一个个风格各异的水果村、蔬菜村、生态休闲村、加工等特色村,努力把我区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 双清区人民政府  承办:双清区数据局 电话:(0739)-5261509 网 址: www.shuangqing.gov.cn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32号 湘ICP备20009005号 网站标识码:4305020001 地址:邵阳市双清区宝庆东路
主办单位:双清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双清区数据局